想让孩子主动学习,家长应该怎么引导?
不过分唠叨、督促
父母生活中一定要减少唠叨说教,长话短说,引导孩子懂得为自己负责,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,而不应该是家长天天操心。
早早定好规矩、严格执行
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,不在于家长每天催促,而是要求孩子每天做到。
从孩子小的时候,就要及早给他定好学习的规矩。
定好规矩后,父母要和孩子一起严格遵守,不按规矩来就给予相应的惩罚,比如减少玩的时间。
坚持原则,不要随意变化,否则就会破坏规矩的有效性,Z后形同虚设。
让规矩来督促孩子自主学习,而不是家长絮絮叨叨的督促。
不包办代替,创设宽松的家庭环境
培养孩子内驱力,Z关键的一点是给孩子自主感,那就是孩子感到行为可以由自己决定。
家长可以多用启发的方式来指导孩子,在按照规矩的基础上,多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。
鼓励孩子自己安排学习,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主动性。
除了父母的参与方式,家庭氛围也很重要。
严厉的气氛并不适宜大脑思考,学习是大脑的活动,大脑如果处于恐惧和惊惶之中,是不可能出现积极状态的。
比如现在学校都鼓励家长陪孩子写作业,可以是很多家长却领悟错了“陪”这个字。
他们把陪孩子做成了监视孩子写作业,一发现写错马上指出来,甚至开始责骂。
孩子时刻感觉背后有双眼睛盯着他,一不小心还会挨骂挨打,哪里有心思集中注意力学习,重点都放在诚惶诚恐地担心自己不要出错上了。
家长不要将家庭气氛营造得过于严厉、苛刻;尽量包容、宽松一点,少拿孩子与别人家孩子作比较,少一点威胁,多一点鼓励。
给孩子设立适当的学习目标
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,常常与他探讨,协助孩子树立明确且适宜的学习目标。
一个适宜的目标能够激励孩子努力追求知识,主动地学习。
除了自主感,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另一个关键,就是让孩子产生学习上的成就感。
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的目标要求应该由低到高,循序渐进,并做到因人而异。
让孩子通过完成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,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,觉得自己能行。
孩子对每一次学习都感到愉快、喜悦,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浓厚兴趣。
家长以身作则
除了以上4点,父母还需要格外注意,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学好,而是环境影响了孩子。
喜欢看电视的家长,试想一下如果自己下班后只会看电视,却叫孩子去写作业,这样的做法孩子会怎么看呢?
孩子是懂得比较的。如果你的孩子做不到主动学习,首先要思考一下自己做到位没有,自己做好了再去教育、启发孩子。
如果家长本身每天在家里只会打麻将、打游戏、看电视,没能给孩子创造一种适合学习的家庭氛围,那么孩子是不可能听话地主动学习的。
因此父母要懂得以身作则,不要说一套做一套。
要求孩子做到的,自己也需严格要求自己,看看书、认真工作、做家务,努力给孩子营造一种良好、温馨的学习环境 。